让孩子学会体贴他人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小朋友们在玩耍时会发生小争吵。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孩子们通常很难区分什么是自己的以及什么是别人的。孩子们争抢玩具,往往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喜欢这个玩具,所以这个玩具就应该是他们的。在他们看来,这种看法非常合情合理。因此,让孩子们学会体贴他人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如何让孩子们主动
学会体贴?
首先,我们应该让孩子们明白:要想玩别人的玩具,只有在别人同意的情况下才能玩一会儿。如果别人不愿意,他们只能坦然接受。在教孩子接受他人说“不”时,您可以让孩子联想他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别人想玩,也得经过他的同意才行。通过这种方式,您可以利用孩子在这个阶段拥有的自我中心意识,帮助他认识到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的重要性。
当玩游戏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孩子们要学会接受失败,懂得欣赏他人。我们应教导孩子们要温柔、有爱心、乐于助人,学习礼貌用语,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往。
在和其他孩子玩耍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不愉快的情况。而能改变这种状况的方法是培养孩子要有一种输得起的精神。无论我们是赢还是输,答对还是答错,我们都应该考虑别人的感受。当别人犯错时,不要嘲笑他们,打败对手时,不要自吹自擂,失败时也不要大动肝火。在与他人相处及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时刻牢记这一点。

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
学会体贴
一、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要相互关心,对长辈需要体贴照顾,对待亲友要嘘寒问暖,谁生病了,主动问候,谁有困难了,需要主动帮助,父母对他人主动,热心的关切,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题主所说的那种很关心,很照顾其他人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家长懂得以身作则的美满家庭。
另外,爸爸妈妈要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关心别人的故事和道理,编排一些关于别人的游戏同孩子一起做,使孩子逐渐理解和懂得关心别人也是一种美德,好孩子应该关心别人!
二、要正确对待孩子的群体生活
孩子开始和同伴在一起生活的时候,常会出现争吵,打斗,抢玩具等不友好的行为,对于这些,爸爸妈妈应该正确对待,注意结合孩子的群体生活教育孩子团结同伴、关心同伴、互相友好谦让。有的爸爸妈妈怕别人欺负自己的孩子,不让他合群,结果只会使孩子形成孤独、自私的心理,孩子想不到别人,更不懂得关心别人,这对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三、加强指导,积极鼓励
孩子的认知能力比较低,知识经验少,需要成人在认识上给予帮助,行动上给予指导。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孩子告诉成人自己做了什么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事情,成人应该及时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以强化孩子的这种良好的思想行为。
四、利用移情作用,培养孩子感情
移情是人将对某一件事物,或者某一个人的情感迁移到另一事物或另一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孩子总是这样认为,花鸟鱼虫等动植物都是和人类是一样的,都是有思想和感情的,因此他们常把动植物当做人一样对待吗,跟他交流。
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孩子这种思想行为,鼓励他们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培养他们的爱惜之情,有了爱惜之情,往往都会产生同理心,也就会关心和照顾其他人了。
父母(包括负责照看孩子的人)从孩子出生开始就要尊重和关心孩子,尤其在三四岁之前。
关心体现在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
尊重体现在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在家里,拿走一切导致危险的物品和易碎东西,让孩子的行为自由;在外面避开危险及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不要总是禁止孩子。如孩子想多玩一会儿时就要让孩子多玩一会儿,尊重孩子。
大人要引导孩子的习惯,但从不强迫于一时。尊重孩子,不和孩子“拧巴”。充满爱和自由的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和大人建立起信任的关系,到了懂事的年龄会很听话,因为孩子知道,如果不是特殊情况,大人不会禁止。特殊情况指有危险或侵犯他人,即安全和文明道德。让孩子遵守规则的同时做自己。
孩子获得了尊重和爱,就会去尊重和关心他人。
|